正规股票杠杆平台
美丽园区是落实美丽中国战略的基础单元,是构建“美丽细胞”立体示范体系的重要载体。在寸土寸金的广州中心城区,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约束,实现高质量发展?海珠区给出了亮眼答卷:通过全面开展工业园区提质增效,通过做好环境要素保障,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向“绿色、智慧、共享”的现代化产业空间华丽转身,为美丽园区建设提供了鲜活的“海珠样板”。
绿色转型:三大路径打造美丽园区
海珠区紧抓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契机,坚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,锚定“产业高端、生态优美、功能完善”的目标,保障服务广州市委、市政府“产业第一、制造业立市”战略部署。
在实现路径上,海珠区产业升级以“绿”为先,严控高能耗、高污染、低水平项目,大力培育节能环保、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,构建绿色制造体系;空间利用“效”率倍增,通过优化布局、集约用地,建设共享治污设施和循环能源网络,提升资源循环效率;产城融合“智”慧共享,通过完善周边交通、生活等基础设施,引入智慧化管理,打造职住平衡、环境友好的示范空间。
在海珠区现代都市工业“56433”产业发展体系和美丽园区升级改造的共同推动下,海珠区产业发展成绩亮眼: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9.1%跃升至12.5%,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6.4%提升至17.7%,2025年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高达205.3%。
系统升级:三大措施破解建设痛点
面对中心城区用地碎片化、效率低、环境设施短板等难题,海珠区聚焦三大领域,系统推进。
以绿色低碳引领,优化能源结构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构建循环产业链;以城市更新赋能,优化功能配置,改造老旧设施,活化历史文脉,焕发区域新生以生态宜居共享,拓展蓝绿空间,完善公共服务,持续改善环境质量,实现从传统“生产空间”向“生态共同体”的跃升。
如今,升级后的园区成为了海珠区产业发展的“梧桐树”,吸引培育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“金凤凰”:2022年以来,海珠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实现从0到11家的突破(含6家制造业企业),省级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达46家,新增未来独角兽制造业企业2家。
同时,很多园区也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从“产城混杂”到“产城人融合”,生动诠释了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融合发展”的美丽园区新理念。
【靓丽“工”园】
多年的实践,海珠区已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、成效显著的美丽园区标杆。
其中,粤科海纳园专注“硬科技”,是全国首个聚焦“生命科学”与“检测技术”的垂直主题园区,科技感十足。园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,推广资源高效利用模式,着力打造无废建设与生物安全国产化标杆,设立国产技术成果展厅、联合专家建立科普品牌、开展公众教育等推广示范经验。获评“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”“海珠区创新企业示范基地”等称号,是村级工业园绿色低碳转型的典范。
粤科海纳检测技术装备园。 受访者 供图
海珠同创汇实现旧厂房的“文艺新生”,从低效旧厂房蝶变为花园式艺术街区,是空间提质增效的典范。园区实施空间重构与环境升级,对公共空间、建筑楼宇进行局部拆除、抽疏,根治消防安全隐患,将旧厂房打造成洋房式独栋办公空间、花园式艺术街区。深度践行绿色低碳理念,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提升生态韧性,有力推动低碳、宜居、清洁、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园区建设,是广州村级工业地块改造、传统产业及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园区样板。
海珠同创汇。 受访者 供图
T.I.T创意园让工业遗产“活”起来,成功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时尚创意产业升级的完美融合,工业锈带变身“生活秀带”。园区秉持“修旧如旧,建新如故”理念,完整保留铸造车间、机械车间等核心工业遗存风貌,改造旧设备为景观小品,传承纺织工业文化。综合提升园区生态环境,绿化率超80%,建成园林式办公空间,成为广州新中轴南段重要生态节点。获评“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”、“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”,是工业遗产活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标杆。
T.I.T创意园。 受访者 供图
这些风格各异的升级路径,共同凝聚了海珠区“绿色创新、共享发展”的宝贵经验,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的美丽园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“海珠方案”。
下一步,海珠区将继续坚持高标准规划、高水平建设、高效能管理,持续推动园区“美丽升级”,让更多老工业区焕发新生机,成为中心城区耀眼的绿色增长极和宜居新地标,为广州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!同时,深挖示范经验,强化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,重点围绕环湿地价值圈等区域,实施“一园一策”精准培育,孵化更多美丽园区标杆,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园区建设全面提质增效。
南方+记者 郎慧
通讯员 穗环宣正规股票杠杆平台
阳美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